李光弼历史人物介绍(唐朝中兴第一名将李光弼的历史功绩)

作者: 百科知己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837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李光弼历史人物介绍(唐朝中兴第一名将李光弼的历史功绩)的相关文章:唐朝三百年,涌现出很多知名将领,安史之乱后,能被人们熟记于心的将领就变得很少了。李光弼因为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在《新唐书》中“战功推为中兴第一”。唐朝的少数民族将领不少,李光弼虽然名字看起来像是汉族名字...

唐朝三百年,涌现出很多知名将领,安史之乱后,能被人们熟记于心的将领就变得很少了。

李光弼因为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在《新唐书》中“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唐朝的少数民族将领不少,李光弼虽然名字看起来像是汉族名字,但他其实是契丹人。

他是营州柳城(现在辽宁省朝阳)人,家族也算是契丹族中的贵族,他的父亲担任契丹酋长。

虽然后来被唐朝军队镇压,但李光弼的父亲作为部落首领,同时又善于领兵打仗,于是就被编入唐军做将军。

李光弼就是在其父亲在唐朝军队中有了较高地位的时候出生的,李光弼也是从小就耳濡目染各种战争知识。

再加上他的父亲也是将领,李光弼长大后自然而然从事了与父亲相同的职业。

在他父亲的指导下,李光弼的军事之路走得很稳,一直到李光弼37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

这时候的李光弼已经拥有相当的军事实力。

在为其父亲守孝期结束回到军队后,他遇到了他后半生的贵人,王忠嗣。

王忠嗣可以说就是唐朝版的“霍去病”,王忠嗣的义父是当时唐朝最高掌权人李隆基。

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李隆基按照名将去培养锻炼。

李光弼遇到王忠嗣的时候,王忠嗣在唐朝军队中已经是第一人的存在了。

加上王忠嗣很看好李光弼,借着王忠嗣的照拂,李光弼的军事能力更是得到长足的进步,同时认识了同时期优秀的军事将领。

真正检验也是让李光弼载入史册的就是他在平定安史之乱时所指挥的战役,第一仗就是太原之战以少胜多。

因为李隆基的胡乱指挥,导致安禄山军队步步紧逼,李隆基不得以退到四川地区,李光弼也只能率领五千多人到太原镇守。

就在这时,安禄山的手下史思明率领十万人进攻太原。

李光弼整合太原城原来的守军也堪堪一万人,一万抵挡十万人,这场战争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李光弼沉着冷静,依靠这些年来积累的军事经验,先是整顿军务,让整个太原的防守固若金汤。

然后采取挖地道的方式直接挖到史思明内部,给了十万大军沉痛一击。

恰逢安禄山内部出现问题,太原城困不仅得以解决,李光弼还抓住这个机会反击史思明,最终歼灭七万人。

此后安禄山军队要想再跨过山西已是不可能,距离安史之乱的结束时间在慢慢靠近。

李光弼另一场知名的战争就是河阳之战。这一场战争同样是和史思明打的,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看到了古代人的智慧。

李光弼镇守洛阳,因为洛阳城太大,他认为不易防守,于是退到河阳城。

史思明也是一个领兵强将,他为了引诱李光弼出城,于是挑选了一千匹良马,去河阳城附近的河边洗浴放牧。

这些马个头高大,奔跑冲力都很足,存在于史思明队伍中会对李光弼造成很大威胁。

史思明是想要让李光弼来抢马或者攻击这些马,带着马洗浴当然不是狂妄自大。

而是想要营造假象迷惑李光弼,实际上他在这些马的周围安排了很多伏兵。

李光弼不是带兵小白,一眼就看破了史思明的计谋。

而且敏锐洞察到史思明的这些马全部是公马,于是就想出一条对付这批良马的计谋来。

他在城中收购了百姓带马驹的母马,然后在史思明再次来到河边放牧的时候,将500多匹母马放出城去,马驹却留在了城内。

如此一来,史思明痛失良马。史思明这一计,增强了对方战斗力的同时也削弱了自己的骑兵实力。

李光弼是众多参与安史之乱的唐朝名将中唯一一个从头坚持到尾的将领,或许他被推为中兴第一的缘故吧。

不过李光弼的高光时刻也仅限于战争中。在安史之乱结束的第二年,就招来宦官文臣的嫉恨。

李光弼的一生都被保护的太好了,年少的时候有他的父亲处理来自朝堂的阴谋诡谲,在他的父亲死后有王忠嗣的保驾护航。

再之后他就开始平定安史之乱了。

突然面对朝堂攻击,他没有办法来应对,所以选择拥兵自重,不交出军权,他本人也常年待在军队中,最后也算是善终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李光弼,历史,功绩,名将,介绍,人物,唐朝,第一,中兴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baikezj.com/a/65dfe0f34e8129626508260e.html

分享到: